曾与农民一起挨饿、跟他们一道挑粪种地的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时就把“下访”定为一项制度,走入民众中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为他们排忧解难。
担任总书记后他最常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去到田间地头车间店铺,跟大家一起交流。他也花很多时间给基层民众回信,包括少数民族村民和中小学生。
有次习近平到北京胡同里一户人家做客,一起包饺子。临走时习近平说,其实他特别愿意跟老百姓“聊聊天儿唠唠嗑儿”。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他异常忙碌,“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习近平说。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他经常这样说。
3月5日下午,习近平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他的西装外衣口袋上佩戴着和江苏团其他140多名代表同样款式的红色出席证,上面印着国徽、姓名和出席证号。习近平与其他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讨论国家事务。
在今年不到10天的两会会程中习近平3次到团组。2013年到2022年的10年间,他53次到团组审议讨论,与约400位代表委员面对面交谈。
习近平曾问来自湖南湘西的代表,贫困村“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妇儿”;问吉林代表团地区产业发展“白雪换白银换来了吗”。他惦记曾经考察过的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村,听闻村里土炕换成了电热炕,还细问“村民们的电热炕是什么样的”。
熟悉中国政治的人把领导人在两会上与代表委员交流互动、共商国是视作中国式民主的一种程序和体现。习近平强调得最多的事情之一便是: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他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说:“中国这么大,不同人会有不同诉求,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要通过沟通协商凝聚共识。”
年初,习近平全票当选本届全国人大代表。与他一同当选代表的还有2900多人。一线工人、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的比例比上届要高,农民工代表人数也增加了。
2021年11月,习近平参加北京市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用自己的选民证拿到选票,写票后,投入票箱。中国最近一次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在去年6月底全面完成。这次县乡人大换届选举涉及10.64亿选民,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层民主选举之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大代表履行着从制定法律、监督政府及司法机构到选举国家领导人等职责。
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董彩云是人口只有两万多的保安族的代表。4年前,她在人代会上提出新修一条高速公路、让该族一个聚居县能更快发展的建议。她的建议得到了其他代表的认同,到现场参加讨论的习近平也作出回应,请有关部门研究。后经交通部门论证,这条高速公路投入建设,预计今年完工。“这条路寄托着家乡人民对现代化生活的向往。”董彩云说。
连云港市新浦汽车总站职工权太琦是十二届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提出的关于交通运输的多个建议被采纳。她在5年前选举国家主席时,投了习近平一票。“选他当主席是因为我觉得他靠得住,是一位真正为人民着想的领导人。”
她回忆,有次在习近平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她在发言中提及,汽车客运中因为没有预留座位,免票上车的儿童一多,往往造成超员问题。习近平很关心这件事,说:“汽车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啊!”他当即现场进一步了解情况。会后,针对权太琦反映的问题,政府部门经过论证,出台了更加符合实际的运营方案。
“习近平跟我们基层代表讲话时,语气在句末总是上扬,带着商量的口吻,‘是不是这样?’‘这样好不好?’”权太琦说。2021年两会期间一个晚上,人代会召开预备会议,权太琦又一次见到习近平。她上前向他提起当年互动情景,但当时现场挤满人,习近平说“有什么事咱们回头再说”。当天夜里11时许,她接到习近平嘱托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问她有什么建议要提,有什么问题要说。
习近平认为,民主是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但必须符合国情,中国的民主不应该与西方民主一样。他把中国式民主概括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称其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习近平说,民主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
习近平不容忍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挑战。一位亲历者回忆,在2014年1月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面对全体中纪委委员和各省纪委官员,用很多时间讲衡阳贿选案,连声追问六个“到哪儿去了”:“这里面的共产党员到哪儿去了?”“市委和市政府到哪儿去了?”“当地人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到哪儿去了?”“当地的纪委到哪儿去了?”“这些人的党纪国法观念到哪儿去了?”“这些人的良知到哪儿去了?”此后,习近平又至少两次提到这一案件。衡阳贿选案中,467人受到责任追究。
在华美籍媒体人伊谷然评价习近平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时说,中国的民主是基于“人民至上”原则的民主。通过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满足人民的需要,民主落到了实处。
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常常令外国人惊叹的是,它在一个国家覆盖的人口规模自欧洲工业革命以来前所未有。习近平说,光是解决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还有就业、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问题,哪一项解决起来都不容易,哪一项涉及的人群都是天文数字。
习近平在2019年曾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来表达他的履职信念、追求和决心。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也意味着依法治国踏上新征程。习近平说:“法治和人治问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他说,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
中共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法治建设等内容专章单列,并作出重点部署。去年底,习近平发表署名文章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他要求,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保障,并强调“依宪立法”。
人代会上,习近平和其他代表一同投票,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明确了合宪性审查相关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首次被写入这部被称为“管法之法”的法律。
2018年,习近平成为第一位在宪法前宣誓的中国国家主席。今年他再度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