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在河南安阳县发现的龟甲和兽骨上面的文字,是最古老的商代甲骨文,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经代代演变,陆续出现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千姿百态造型独特的汉字与风格多样美轮美奂的法书,共同创造、传承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
汉字中的山川日月阴晴雨雪等字样的象形与表意,法书中的楷行隶篆颜柳欧赵等结体的清峻与雄浑,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丰富了古往今来的社会生活。宋代姜夔在《续书谱》中讲到字的横竖要如健壮匀称的骨架,撇捺要如伸缩有度的手足,点要如顾盼有神的眉目,形象地阐述了毛笔字的书写要形神兼具有视觉美感。近代铅字的造型与艺术字的设计,也要遵循法书经典与美学构成规律。
汉字,由于笔划富有图形的特点,不少木版年画民间剪纸在设计上充分发挥,丰富、延伸了其象形与内涵,比如招财进宝、黄金万两、八仙过海、福禄寿喜等合体字绘制的千变万化,令人目不暇接!最近,从《中国品牌年鉴》与《字体艺术》等图书中,见到了一些好的设计:如《桌上时代》刊名,是胜于普通黑体字的独创造型;南通水产的“鲜”字,由绘制生动的鱼虾二字构成;《山野》杂志的两个布满封面的空心字中,是驴友们期期想往的奇山秀水;《民藝》刊名,是几种令人喜爱的非遗作品组合。以篆体“女”字为造型的全国妇联标志,庄重美观;以太平二字组成的高大乔木保险公司标志,气势雄强;以简体“辽”字绘制的辽宁有线广播的百灵标志,俏丽可爱;以三片丰硕花瓣儿与花芯皇冠组成的“山花”地毯标志,贴切出彩;以沈杂二字构成的狮子踩绣球的沈阳杂技团标志,妙不可言……
遗憾的是,也有不少立意不妥造型不美缺失内涵的字体标志:中国经营报在红色方块阴刻的白色中字,扭曲做作残缺粗劣;天工设计公司标志是纤细的“大”字顶着一盘蚊香似的曲线(象征大脑的“创造思维”)突兀怪诞;富阳骨科医院标志,是硕大笨拙的骨字,包容于肿胀的红十字之中;东莞红馆歌厅四字形成的标志,如同人体一大堆贅肉;杭州宗华标识公司,以拥挤紊乱的繁体线条构成“宗华标识”,既无篆字规范,又无装饰美感。义乌味家竹业公司标志,仅是生有一片竹叶的味家宋体字,如果用些心思,创绘出竹枝竹叶组成的艺术体名称,不是新颖一些吗?(味家等令人费解的企业与产品名称不少)清源食品公司标志,由粗壮的“清”字与下部熊猫的半身组成,构图生硬,寓意不贴切。“印象西湖”是大型实景艺术演出,但作为标志,仅是水中倒影的4个字体,如再有水波潋滟纹样,不是更生动形象?!北京有家著名的公司,设计过不少好作品,但有些却硬伤明显:如嘉兴银行标志,是扇面正中有一朵近似花卉的简体“兴”字,殊不知,带兴字的市名不止一个。正如山东山西的山字,极易重复。扇子虽有广交朋友之意,但作为金融机构,内涵牵强。另一件成都武侯祠标志,仅是三条象征川字的曲线。人人皆知,共性不能代替个性,若四川的名胜企业等均用单一的川字作图形,将在设计界造成混乱!在出版社系统的标志设计中,也有多件用字不妥的。如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仅用4本书组成“公”字作为标志,难道这个字能代替“公安”的概念?又如华中科大出版社,仅用“社”字作为标志,十分轻率。因为在汉语世界中,与社组词的字非常之多,一个“社”字无法体现此社应有的个性与内涵。
我在几十年的平面设计实践中,一直认为,无论书装、商装、广告、标志、字体设计,要摒弃雷同力求出新,做到简洁而不单调,丰富而不堆砌。1978年,我刚到社科出版社不久,即看到院所主办的各种学术杂志封面,大多是手书刊名,有的字体不仅纤弱而且不太规范,于是主动设计了一批,有六七种被采用。不仅使原来大片空白的封面有了符合刊物气质的图案,而且我精心书写的长仿长黑等刊名,比新华字库同类字更为醒目美观。当我看到1980年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封面仅是白纸刊名时,就打电话和对方说:“太单调了,如果改为政治学院学报也可以。”没想到,该刊竟约我设计!第二年,当我绘制的一组五条图案出现在该刊封面时,我相信,无数读者会立即联想到音乐的旋律……不久,音乐出版社的编辑约我设计《视唱教程》丛书封面,我重新绘制了五条曲线优美的图案,精心书写了优于字库长仿的书名。去年,国际图书博览会的人民音乐出版社展台乐理书封面上,还在使用我当年手绘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