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工业建筑作为城市建筑中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其自身所承载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是值得我们关注并传承下去的。在改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遵循“适应性”改造的原则将旧建筑中的美学形式、建筑构造等进行留存并加以现代化改造,使得老旧的工业建筑空间能够重新发挥其使用功能,使其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提升城市空间的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1老旧工业建筑改造背景分析
受社会经济发展影响,部分城市开始产业结构调整,将工业时代生产型城市向科技时代的消费型城市转变,导致城市中大量旧工业建筑处于闲置状态[]。在城市工业化逐渐衰退的背景下,有不少的老旧工业建筑群被人们遗忘在城市的角落中,这些老旧工业建筑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发展记忆,满载着城市变迁的故事,它们像一位位老者静静的矗立在城市中倾听着城市更新的声音。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不少工业建筑被贴上了工业遗产的标签,这类建筑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它们被保护起来,而还有一类建筑由于没有这个标签因而受到人们的冷落,甚至成为了破败区域的标志物[]。
从物质层面来说,建筑本身的物质寿命长短和使用功能寿命长短同时也决定着了建筑其可使用功能的整个生命周期的长度。通常,建筑本身的基本物质寿命就是建筑物指在其内部结构、本身具有的安全保护的系统功能和附属设施功能等各方面都能够持续正常地发挥出其最大功用需要的总时间,这也就意味着往往时间决定了着一个建筑物本身的基本最终寿命[]。老旧工业建筑的适应性改造的出发点就是让老旧工业建筑能够重新拥有新的使命和功能,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的老旧工业建筑的物质寿命仍然在延续着但功能寿命早已结束,所以为其赋予一个新的功能,让老旧工业建筑重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是势在必行的。
从文化的层面来看,对于这些旧的工业建筑进行的建筑适应性的改造也应该是立足于人们对这些不同的建筑物本身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进行的综合评估,所以在针对具有不同历史的社会文化价值特征的这些旧的工业建筑进行其建筑适应性的改造时的评估方式上也就应当有所不同,我们更必须要重视到的问题是在进行对这些旧的工业建筑进行的建筑适应性的改造过程中的人们更应当注意把主要关注的点应该放到其如何被使用价值上而并不是保护[]。
2老旧工业建筑的适应性改造策略
2.1添加并置策略
该策略是指将一个功能性介质添加到原始的空间中,使其成为一种介质能够与原有建筑空间的结构共生,从材料、色彩、质感等几个方面使新介质与原有建筑结构或状态形成鲜明的反差和对比,引入的新介质要注意其自身应是可以移动的,要在空间中存在但不影响主体结构。
当原始的建筑空间内部较大且具有相当的空间潜力时,或者原始的旧建筑立面本身就具有良好的审美价值或者具有历史传承性时可以运用此种策略进行空间形态的转换。这样不仅可以在改造空间内部时最大程度的减小对于旧建筑外观的影响,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历史街景的视觉完整性与连续性,达到较好的改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