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的旧厂房建筑的空间高度较高,建筑的横向跨度也较民用建筑增加很多,旧厂房建筑的结构的承载能力要高于普通民用建筑几倍之多,具有非常明显的可改造的优势。但由于工业建筑本身的建造和使用时间都过长,其自身的坚固性和建筑饰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结合旧建筑厂房的结构特征,综合考虑建筑的再利用方式,采用增强建筑薄弱部位和引入先进的抗震的概念这两者相互结合的加固模式。
具体的做法措施有:先进行现场的综合考察在进行过抗震性能的综合评价后与现有规范进行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希望能够找到一条将问题综合解决的高效策略。比如,原来的旧厂房建筑有诸多的大窗户,如何将这些大窗户进行合理改造是设计时的需要关注的一个关键。为了提升空间的节能控温的效果,将
窗户进行合理的封堵是必要的,将窗户的封堵与强化墙体的刚度相结合,能够达到整体提升墙体的抗震性能的目的[]。
3.2.3再利用废旧材料策略
在进行旧工厂厂房改造的过程中,一些废旧材料和构件能否再次利用起来,让其能够重现发挥其功能为我们所用是设计师的另一个着眼点。比如在建筑馆的改造设计中,上层的结构梁的依托也是由原旧厂房中的钢筋混凝土牛腿柱演化而来的;楼梯中所有的栏杆也是由废料切割焊接而成的,这些废料是由旧厂房中的窗户中的钢窗收集起来的;室外庭院中的铺地也是由厂房中的冶炼炉拆出的耐火砖铺设而成;一些旧机器经过适当的转换将其作为室内外空间的一个装置艺术,不仅具有适配性而且体现出建筑馆独特的艺术性[]。
4结语
老旧工业建筑群体在城市空间发展的问题上常常会被卡在是“彻底废除”和“旧建换新”的设计命题中不知如何选择。老旧工业建筑自身是不是可以通过恰当的设计改造策略跟上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在城市空间发展中与城市气质相匹配,发挥其作用延续其生命;是不是能够让年轻的一代在之后的生活中有机会去领略过去工业建筑的辉宏历史,能够重拾对于工业建筑的崇敬之情,保有对于工业遗迹了解和认知的兴趣;是不是能够成为在未来城市空间的规划中形成既有特色又兼顾城市整体发展的有效手段,作为拓展城市文化形象的一面旗帜,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的[]。中国城市化的步伐还在加快,由于城市的快速扩张所带来了一些资源以及环境问题,而那些建筑自身形制较好,满载着历史记忆的老旧工业建筑应该在时代的不断更迭中找到一条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新的改造模式,为解决社会的问题以及提升城市的文化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