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国医保部门一直充当付款人的角色,对医保基金的监控只停留在资金的“出纳”型管理层面,医保监控信息化程度不高,没有解决专业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难题。为此,柳州、杭州、湛江等地方医保管理部门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专业化第三方机构合作,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来对医保费用进行智能审核。医保智能审核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医保费用事后、手工、抽查为主的审核,大大提高了审核的效率和精确性。
(一)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医疗费用逐单审核
较早进行智能审核的杭州、柳州等城市,都是与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医保智能审核平台。第三方医疗信息公司具备临床医学、药学、计算机学等专业知识和专家团队,与当地医保机构合作,把医保部门确定的审核内容、审核标准及规则嵌入到智能审核系统中,借助大数据的算法优势可以对每一笔住院医疗费用逐单逐项审核,从而减少不合理支出,解决了传统的由于人工不足只能抽查大额医疗费用审查的问题。医保部门对智能审核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和监督,进行医保费用的最终核定与支付。智能审核把医保管理人员从原来繁杂的人工审核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医保审核效率。
(二)实现了对医疗费用的全过程监管
传统的医疗费用审核主要是医保管理机构的事后抽查,而智能审核系统可以实现对医疗保险费用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实现对所有医疗费用的全面审核。在智能审核系统中设置诊间审核服务,对医疗机构“事前提醒”和“事中控制”,系统会在医务人员开具医疗处方时,如有不符合医保规则的行为,进行提醒和预警提示,促进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及时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系统在费用结算时对每一份处方进行实时审核[4],分析和监控不符合医保政策的用药、诊疗方面的异常数据,并可以对发现的违规单据自动扣费,通过支付过程的事中控制,节约了大量不合理医疗费用。医保智能审核系统对诊疗过程实现了全过程监管,从而对医疗费用的来龙去脉和变化趋势进行精确把控,及时发现、处理医疗费用的异常变化,可以大大减少“骗保”及过度医疗行为,在更高水平上控制医疗需求和医疗行为中的道德风险[5],达到了强化医保支付管理和医保费用监控的目的。
(三)逐步提供医保全方位服务
2015年6月,湛江市在智能审核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合作的内容和范围,建立起“湛江医保第三方支付评审服务中心”,第三方支付评审中心由医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人、财、物建立,除了对医疗费用单据进行支付评审,还参与支持医保决策,提供参保人健康服务等。广东各地纷纷效仿。
此外,一些地方医保管理机构利用信息技术对医疗行为的真实性进行监管,比如在挂床住院、过度治疗比较多的医疗机构安装智能监控设备,依靠“视频监控+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监控住院、大型检查等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以及医药机构的主要出入口和重点区域[6]。还有一些地方医保管理机构利用大数据建立医保反欺诈系统,对频繁就医、住院时间重叠、滞留住院和虚假医疗服务等医保欺诈行为进行监控,进一步提高医保基金监控的精准度。
经过几年的发展,智能审核系统越来越完善,基本实现了对医疗保险费用的100%初审。目前应用大数据进行智能审核和实时监控业务已在医保各统筹区推广,并逐步向全场景、全时段、全环节的自动监控转变。借助于智能审核和信息化手段,广东医保部门仅在2021年上半年,就追回医保基金1.82亿元[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