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目标互为条件、相互促进。一方面,馆员个体的成长,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没有一流的馆员队伍,就没有一流的档案服务。另一方面,档案事业的发展为馆员个体提供了发挥和发展的平台。
(一)做好馆员“人选”问题是馆员队伍建设的起点
馆员队伍建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对馆员的选拔,即为了档案事业的发展而进行的择人活动。这是档案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工作环节。一般说来,档案部门会从高校或社会上招收愿意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当然,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历史时期,馆员的招聘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目前,我国的档案部门都是属于事业单位,“择人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要充分认识到这个环节在馆员队伍建设中的重要性,严把“进人关”、“入口关”,这是馆员队伍整体实力提升的前提和基础。思想道德过硬、业务能力强、勤奋努力的馆员较之平庸懒散的馆员能为档案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凡是“入口”时评价较高且勤奋努力的馆员,工作几年后,专业能力和服务能力往往就会远远超过那些评价一般且懒散的馆员。
我国事业单位的现实情况,辞退一位不合格的馆员比引进一位优秀的馆员要难得多。因此,必须着眼于档案事业长远发展目标,根据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来严格把控“入口关”,来遴选并留住一批合格、优秀的人才队伍,使他们快乐地从事档案工作。
在“入口关”务必规范程序;对馆员做好适应性调研以保证队伍的稳定性;建立馆员人才数据库,做好聘后管理与研究工作。同时,必须坚决杜绝招人过程中“因人设岗”、“近亲繁殖”、“武大郎开店”等问题。
(二)做好馆员职称晋升工作是馆员队伍建设的核心环节
做好馆员职称晋升工作,是馆员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是馆员培养的核心环节。从根本上说,这是解决人才激励机制的问题。馆员的职称评聘工作做得好,档案事业就会发展得更好。
馆员聘任制是其职称评聘工作的中心工作,主要包含岗位设置、岗位聘任、绩效考核、薪酬设计等诸多环节。馆员评聘制度极具复杂性,如何理顺职称评定和职务聘任这两者的关系,就是一个难题,通常采用的“以评代聘”、“评聘合一”、“评聘分离”等方式,孰优孰劣,目前仍无定论。
良好的合乎规律的制度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其中,人事制度是最关键的制度,而馆员的评聘制度尤其重要,它是档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基础性工作。职称的评聘为馆员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指明了方向;能激发馆员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动力;增强馆员队伍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但是,馆员的评聘还存在一些困难,如编制“瓶颈”,晋升困难;重“标准评价”、轻“个性评价”;重评定,轻岗聘等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馆员队伍的建设和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