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健康是指生殖系统没有疾病,包括生殖系统的功能过程、心理及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媒体的广泛传播,大学生的性行为发生率不断上升,意外妊娠和人工流产发生率升高,性传播疾病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大学生性观念及以后家庭幸福产生不良影响[2]。本研究通过对广西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性生殖健康认知情况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对性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和需求情况,为有针对性开展系统全面的性生殖健康知识教育提供重要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广西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汇总的方法。在问卷中设置不同梯度的关于性生殖健康的题目,线上和线下同时进行调查,线上电子调查问卷以问卷星的形式在空间和朋友圈发布,线下调查则以填写问卷方式进行,最后将数据汇总用问卷星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调查结论。
2 结果
2.1 性生殖健康教育现状国人因受传统思想文化影响,在谈及性方面话题时常有意避开,父母对儿女性教育时也难以启齿。在关于父母是否向你介绍过性生殖健康知识问题中,回答为否的同学近八成(图1),提示大多数父母缺乏对孩子进行性生殖健康教育。加上学校开设的性教育课程少普及率低,导致青少年获取这方面知识较少。调查显示,只有不到六成的同学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性病预防与性生殖健康讲座或培训(图2)。在调查“学校开展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教育还存在哪些不足”问题时显示,近七成人认为性生殖教育手段单一,近六成人认为性生殖教育内容陈旧,只有少部分人认为教育方法和内容没问题(图3)。因此可见,学校在性生殖健康教育方面还有较大改进空间。随着社会上关于“性”的话题逐渐放开,但性教育却没有随之普及,加上在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影响下家庭性教育难以启齿,这时候学校在青少年的性生殖健康教育要承担主要角色。
2.2性生殖健康认知现状
2.2.1对避孕方面的认知与行为现状在“你发生性行为时是否采取避孕措施?”问卷中只有50%的人每次性行为都采取防护措施(图4),由此可见,本校学生避孕知识淡薄,对性行为及避孕方法缺少正确认识,进而衬托出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缺失。在“你觉得在发生不以生育为目的的性行为最正确的做法是”问题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课题获广西医科大学“未来学术之星”项目资助,编号为:WLXSZX 21022
绝大部分人认为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避孕,占比96.69%;只有2.48%的人认为体外射精和0.83%的人认为服用避孕药能避孕(图5)。问题“你是否了解避孕套的正确使用方法及错误使用可能带来的后果”中,有61.16%的人表示了解,38.84%表示不了解(图6)。可见,大学生对使用安全套能避孕的认知基本普及,但不了解安全套的正确使用的尚有近四层之多,可见,这方面的缺失有待弥补。
2.2.2对性生殖疾病方面的认知性传播疾病方面,大部分同学对性病传播途径都有一些基本了解,只有少部分人对性病传播途径有一些错误认知,例如“你知道性病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染?”问题中,有一小部分人错误的认为性病能通过呼吸道传播,同时也有一小部分人错误的认为握手等礼仪性接触也会传播性病(图7)。在我国性病感染现状认知中,大部分同学缺乏了解,我国感染率最高的性病是淋病,有82.64%的同学之前并没有了解(图8)。近四成同学对艾滋病病程等缺乏了解(图8)。在艾滋病紧急防护方面,有43.8%的同学并不了解什么是PrEP,有1.65%的同学不愿意使用暴露前预防(图9)。
2.3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来源与需求
2.3.1性病相关知识的来源对于性病的了解途径,网络途径占比84.3%,这是大学生了解性病的主要途径,而通过老师、课堂途径了解性病知识的仅有62.81%,通过广播电视途径的占比有60.33%,街头广告、医生及相关专业了解途径的占比分别是42.98%、38.84%(图10)。可见,通过学校途径宣传性病需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