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长河流逝的过程中,许多黄河文化遗迹已经由于恶劣天气或者人为等原因失去了部分原貌,其所要展现给世人的历史文化也相应地减少了。在当今时代,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重大课题,保护好黄河文化遗迹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保护”意味着多方协作,所以政府和相关部门加之社会群体都要联合起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地区间统筹协调,对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调查和记录,提高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建设水平,将保护黄河文化遗产纳入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并将其纳入该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然后调查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的现状,修复需要修复的部分;改造需要改善的环境。〔2〕
4.增强黄河文化与当地资源的融合程度,努力发挥地区优势作用
当今东阿县居民对于黄河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够,可以借助其他资源来增进当地以及其地区居民对它的了解。以东阿阿胶为例,东阿县最令人熟知的就是东阿阿胶,东阿阿胶现在已经成为当地的品牌产业。其阿胶文化积厚流光、历史深远,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将东阿阿胶与黄河文化深度融合,更能打造出专属于东阿县的一张具有代表性的名片,让东阿产品成为传承、展示黄河流域产业产品的重要文化空间。在带动阿胶产业发展的同时,促进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5.加强黄河文化与现代科技、文化创意的融合程度
文化创意和黄河文化息息相关,一些独特小众的文创产品尤其深受人们喜爱,黄河元素就是其中一个独特的存在。加强黄河文化与现代科技、文化创意的结合,不仅能够增强黄河文化的传播力度,还有利于促进黄河文化的发展。东阿县可以打造黄河文化技艺品牌并由此衍生出一些文创产品。比如东阿县的艾山卡口黄河公园可以衍生一些文创产品,在产品的外包装上融入多种黄河文化元素;在产品的形状上融入艾山卡口这一标志性的河段形状等。推动黄河文化和非遗文化保护创新过程中,在非遗的展示传播方面,充分运用VR、AR、AI、云计算等高科技,探索黄河文化和非遗展示、媒体推广新模式,提高黄河流域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水平。〔3〕
6.加强黄河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力度和建造专门保护传承体系
针对东阿县当今存在的传承效果极差、传承人出现断层等问题,实践团在多方收集资料后认为需要开展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调查和记录,广泛发动社会力量记录,推动高校、科研机构、社团等积极参与记录,不断提高非遗记录水平,妥善保存记录数据。深化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加强研究成果转化利用。在实践团走访过程中,发现东阿县已经开始加大对非遗有关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及相关实物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数字化处理的工作,但是仍然需要加大力度。东阿县可以与研究机构、高校合作建设黄河流域非遗研究中心,设立黄河流域非遗重点实验室,开展相关非遗保护研究,培养专业研究人才,促进黄河文化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
总而言之,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河,植根于黄河流域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主体文化。〔4〕调研黄河文化是大学生提高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措施,有利于中国梦的凝聚力,帮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