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教育强调学科交融,在开展STEAM教育时,教师常常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当前我国STEAM教育仍然面临着目标不明确、学科不交融、课程资源匮乏、师资力量短缺、改革动力不足、商业机构介入、培养和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文章认为制定全面的STEAM教育支持政策、在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学专业中推广STEAM教育理念、借助现代化技术推动STEAM教育发展、加强STEAM教师培养、建立"学校-社区-企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是STEAM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径,能够促进STEAM教育理念的实现。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而教育创新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在 2017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STEM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宗旨的课程组织形式,该组织形式融合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之后,STEM教育融合了艺术学科,打破了纯理工学科教学的教育极限,将数学学科作为基础,通过工程和艺术学科的形式来理解科学和技术,促使STEAM教育更加完整。目前,STEAM教育将关注点更多地转移至中小学,倡导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探究式学习,着重提升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素养。这一教学模式很快被中小学接纳,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建模技术等现代化技术在STEAM的创新性运用,STEAM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STEAM教育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例如没有完整系统的教学体系、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资源匮乏、政策支持不充足等等。因此,明确STEAM教育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探索STEAM教育课程建设实施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我国STEAM课程体系的完善,推进我国STEAM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 我国STEAM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STEAM教育组织与实施需要民众、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制定明确的STEAM教育目标和评价机制,培养高素质的教师,给教师提供世界一流的资源和支持,然而,STEAM这一教学理念目前在我国仍未普及,在组织和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不明确
STEAM教育引入到我国并开始实践的时间不长,许多理论层面的研究仅仅浮于表面,实践层面仅仅停留于少数发达地区的国际学校,以及小部分中小学校。整体上,中小学教师无法正确认识不同学科在STEAM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不少学校和教育机构在理解STEAM的教育目标存在偏差,一方面,他们仍然停留在以往的传统教育和授课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只关注学科知识的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他们认为STEAM教育仅仅为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教师完全放任不管,盲目地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知识。对于STEAM教育理念错误的解读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STEAM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综合能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