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于来自农村的新生,将户口迁到高校容易,毕业后若想迁回去恢复农村户口就相对困难了,根据现行的户籍政策,毕业生可以将户口迁回入校时的户籍地,但不再是按原农村户籍落户,而是按城镇户口落户,也就意味着现在农村户口一旦迁出就很难再迁回,所以农村户口迁出后难以享受农民相应承包土地收益的分配权,经济发达地区的某些农村集体分红的收入按人头可达数万元,如果遇上拆迁补偿,收入则更加可观。一旦毕业生没有在毕业城市找到工作,或就业单位不接收集体户口,学生户口按规定退回原籍,而迁出地则按照城镇户口落户,毕业生自然不再享有农村户籍的待遇。所以学生在迁户口之前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权衡好利弊。有绝大部分集体户毕业生,户口是要迁回入校时原家庭户籍地址或就业地人才市场的,而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招,每年迁往高校集体户的人数呈逐渐递增状态,这其中绝大部分户口派遣到学校集体户的学生,还需更准确的规划自己的户口用途,以及更深入的了解户籍管理政策,以避免徒增户口变动带来的困扰。
3.2 学生毕业后户口迁出情况。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2002]19号)的文件,其中明确指出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的户口最长可在学校保留两年[4]。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一毕业就必须完成户口派遣的压力,但却造成了实际上的人户分离情况。毕业生了解到这一保留户口时效的政策后,部分毕业生由于未落实就业,人离开学校而不及时办理户口派遣,把户口滞留在学校,更有甚者等到两年期限已满,仍不能及时到校办理户口迁出手续的,其户口就会变成遗留问题,像这种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派遣的,集体户所在地派出所会将户口派遣回毕业生入学时的户籍所在地,这种情况势必使学校的户籍管理工作陷入被动状态,增加了保卫部门户口管理的负担,也给当地公安机关的户籍管理带来诸多困难[5]。每届毕业生离校前是高校户籍科最繁忙的时候,由于户籍迁移对时效性要求较高,一般在毕业典礼举行前的一个星期内,要完成集体户毕业生户口流向的摸底,这对户籍管理工作的准确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6]。以W学院为例,作为一所年轻的高校,该高校2022年迎来了第一批本科应届毕业生,为了确保一百五十余名集体户毕业生拿到户口迁移证后,在30天的有效期内能顺利落户,学校户籍科积极与属地派出所沟通协商,学生按要求提交迁户材料,委托学校保卫部门集中代为申办户口迁移证,学生拿到迁移证后,直接交到新的落户地址即可,确保了毕业生的顺利离校。期间存在有个别学生不能准确填写新落户地址,导致需重新改签户口迁移证的现象存在,这无疑给派出所和学生增加了困扰和工作负担,怎样建立保卫部门与各二级学院之间信息交换上的准确性,在信息录入与输出过程中准确性的提高,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