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办理是户籍管理工作中常见的方式之一,也是高校保卫部门负责的日常工作[7]。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户籍管理工作还是代管状态,所以不具备直接为学生办理身份证业务的能力,在面临大批量学生身份证临期、丢失等原因需要重新办理身份证的需求时,特别是疫情期间学校封闭状态下,保卫部门需要主动联系属地派出所户政服务部门,申请民警进校为学生集中办理身份证业务。W学院为服务方便师生员工,校园警务室与公安系统联网,增加了人口信息管理相关业务功能,实现了师生员工在校园警务室即可办理身份证、居住证等相关业务。学校户籍室负责统计二级学院反馈的需办理身份证学生名单,根据民警办理业务的单人次耗时,通知学生分批次前往警务室办理,既避免了学生长时间排队等候,也在疫情期间杜绝了人员大量聚集。根据省内、省外户籍归属,制卡时间稍有区别,一般需要25个工作日,学生就可以领到新的身份证了。随着每年招生人数的增加,校警务室还需逐渐增设户口迁移、出入境办理等业务板块,以满足校内师生足不出户即可办理所需证件的需求。
4.高校户籍管理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代高校户籍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使大学生在就业、生活上更加便利,同时也使高校能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户籍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户籍管理:
4.1 加大户籍政策宣传力度。学校保卫部门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户籍管理工作,根据各校实际情况积极出台和宣传大学生户口迁移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户籍政策宣传力度,特别是在新生的“入学指南”中要加以宣传,让学生和家长深入了解户口迁移的利弊,正确看待户口政策,根据自身情况理性选择是否在就学期间进行户口迁移。
4.2 推进网络一体化管理。随着高校人才的流动性增强,以及社会的发展和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户籍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户口迁移工作能采取网格化形式,与公安人口管理系统建立共享资源平台,实行网上迁移办理,这样既方便,准确性又高,这相较本人凭借居民身份证和居民户口簿到公安机关办理落户的传统方式更便于管理。高校可以借鉴这种网格化的人口信息管理模式,建立在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在新生报到完成后,由各二级学院负责将新生户籍信息导入系统,形成户籍信息数据库,并与校内户籍部门建立网格连接,在发生户口迁移时,直接将对应学生的户籍信息导入需填报的电子表格,进一步实现与公安机关常住人口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最终在线上完成户籍迁移,这样既方便了学生,又提高了公安机关的办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