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富。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作为推动市内第三产业新增长的关键产业,赣州市为推动这两大产业均衡快速发展,加大对其资金的投入以及政策的倾斜力度,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是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仍阻碍着两者的融合。本文试图从文旅融合的角度对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及融合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更清楚的了解两者之间融合的程度,从而更好地指导赣州市文化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文旅融合
1.赣州市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1赣州市基本信息
1.1.1 地理位置
赣州市是江西的南大门,地处赣江南部,东接福建的三明市和龙岩,南达广东省韶光市、河源市、梅州市,西连湖南省彬州市,北北邻本省的吉安和抚州两市、位于24°29′N-27°09′N,113°54′S-116°38′S之间。全市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占江西总面积的23.6%,为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赣州是东南沿海和中西部的过渡区,东西联通,是珠三角和闽三角的腹地和长江经济区与华南经济区的连接纽带。自古就是四方通达的战略要地。
1.1.2旅游资源特点
赣州市的旅游资源形成了东西南中四大块组团的特点,西部以崇义、大余、上犹为代表,其资源主要是以自然风光为主,其最为典型的是梯田、湖泊和原始森林。该地区突出特点是自然资源丰富、山清水秀;东部主要以宁都、会昌等县市为主,有全国知名的红色文化,是赣州目前唯一在全国具有相对垄断性、高竞争性和特殊性的旅游资源。中部则是以市区为中心,保留了许多宋代遗迹,使得赣州被称作“江南宋城”;南部的龙南、信丰等地、客家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最具代表的是赣县白鹭村、客家围屋民居等建筑,因而赣州也被誉为“客家摇篮”。
除资源抱团分布的特点,赣州的旅游资源还有“新、奇、特”的特点。如有“中国风水第一村”之称的兴国三僚村、“江南第二大高山草场”的宁都屏山牧场以及融合了儒释道、阳明文化的“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等。
1.1.3 经济状况
据赣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赣州市全年的生产总值3474.3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8.5%。财政收入485.52亿元,增长8.5%规模以上的工业全年增长8.7%。全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6767亿元,其中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34826亿元,增长8.3%,农村可支配收入11941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0.8%。
1.1.4 文化旅游建设进程
赣州作为传统的文化大省,历史文化底蕴强,旅游资源丰富。赣州市依据本市资源特色,打造了“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摇篮”和“生态家园”四大旅游名片。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一核三区”为代表的一系列旅游点。即以市区为中心的“宋城文化”旅游核心区,集中体现悠久丰富的宋代文化;以共和国摇篮瑞金为中心覆盖兴国、于都等重点县市的“红色文化区”,以彰显壮烈的革命文化;以本市优秀山水景点为代表的“生态休闲”旅游区,满足人们对于康体养生休闲的旅游需求;以龙南为中心涵盖赣州南部大部分地区的“客家文化”旅游区。在发展三区一带的同时,还积极开发相关特色小镇以及乡村旅游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