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史类
通史以整个人类科技史为描述对象,以时间为线索,从史前人类使用工具开始到现今高速发展的智能科技时代,在科技发展的时间主线上展现人类每个时期的重大发明和发现,以及起着重要推动作用的科学家们,并适时体现科学与技术,科技与人类其他文化,如社会学、哲学、文学等的关系,是目前少儿科普市场比较主流的形式。总体市场表现较好,且以国内原创为主。书名分为两派,即科技史和科学史。一般情况,科技史通史重点关注科学与技术对人类发展的推动,科学通史侧重展现科学思想概念的发展和演化。科技史作品如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一本书秒懂科技史》、中信出版社《给孩子的科技史》、安徽文艺出版社《进阶的巨人:改变世界的伟大科技》、河北少儿出版社《青少年不可不知的世界科技史》《漫画世界科技史大冒险(全4册)》,介绍世界科技发展历程。科学史相关作品如由多家出版社多次再版的《数理化通俗演义》、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贪玩的人类——写给孩子的科学史》、科学史院士席泽宗《五堂极简科学史课》讲述自然科学发展历程五门基础学科(理、化、天、地、生)。引进版如《DK科学历史百科全书》,明天出版社《科学技术史少年读本》都从科技史中精选收录有代表意义的科学发明发现、科学人物以及背后的故事。
2.学科史和技术史
学科史是某一学科专门的发展史,一般少儿科普类的学科史以基础学科为主,这些读物中以数学史最多,另有物理史、化学史、生物学史等。我国最早的科学史少儿科普读物也是学科史,由几门学科史组成自然科学史系列。现在也有不少学科史读物,销量较好的有原创作品如电子工业出版社《儿童版数学简史》、长江文艺出版社《极简趣味化学史》、四川科技出版社《写给孩子的生命科学史》。引进版如云南科技出版社《数学简史》,西安出版社《漫画数学简史:从计数棒到人工智能》。
技术史一般包括冶金史、机械史、纺织史、建筑史、陶瓷史、车辆与交通运输史、造船与航海史、造纸与印刷史、采矿与能源史、化工史、电工史、水利工程史、电子与信息技术史、航空航天史、军事技术史等。[6]相对于科技通史和学科史,技术史较多铺陈于相应科普读物中,加之发展过程在基础学科之上,因此专门立史很少,更多地以其他科普形式呈现。20世纪90年代,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包括《兵器史》《舰船史》《航天器史》等7册本“科技史系列”,应该是我国最早写给青少年的技术史科普读物。接力出版社引进的《我的第一本彩绘科学史》,其中两分册《空中飞行——从人造翅膀到太空旅行》《从木头轮子到太空旅行》实际上是关于交通的技术史。人民邮电出版社《信息科技简史:从计算机到人工智能(绘本版)》从当前发达的信息技术入手,讲述信息技术科学发展历程,介绍计算机、编成、大数据、应用软件和人工智能等。
3.中国古代科技史:
我国科技发展历史上,有过众多杰出的人物和辉煌的成就,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科学技术体系,青少年应该熟知璀璨过往,建立科技文明自信,同样也要分析反思我国近代科技进展缓慢甚至落后的原因,继往开来。聚焦我国科技起源、发生和发展的作品如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贪玩的中国人——给孩子的中国科学史》,文风幽默风趣、配图相得益彰,以 “贪玩”切入,讲述我国科学史。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科技史话(少年版)》共10册,分别从远古时期到晚清,以朝代为时间线索介绍我国科技发展历程。朝华出版社《漫画中国古代科技》四册分别从建筑、四大发明、古代科学家和医学家四个角度介绍我国古代科技文明。该套书译为多个语种版向外发行。绘本类有石油工业出版社《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科技史绘本》。我国古代科技史相关作品的版权输出,向世界展现了我国科技对世界文明和人类科技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三)出版形式
在内容组织上,我国科技史的少儿科普已有多种方式。一是故事形式,早期科学史读物主要以故事为主,以科学家的事迹和重大科学发明为主体,介绍科学的起源、发生和发展。把科技史的故事写得生动,让科学科技历程更为有趣,可以使青少年在阅读过程中强化对科学的理解。二是编年史方式,参照科技史研究方法,以年代为线索,对科学技术史实进行梳理,旨在从宏观上刻画科技发展的整体面貌。三是漫画形式,如二混子《半小时漫画科学史》,这套书虽然不是专门为青少年打造,但以其通俗幽默的文字和夸张的画风而热销。另外台海出版社的“给孩子的漫画简史系列”包括《漫画科学简史》《漫画发明简史》等10分册,也是主打大量原创漫画和漫画对话。四是思维导图等其他形式,《思维导图话科学史》用现在流行的思维导图建立相关学科发展的时间脉络,在此基础上加入科学家故事和知识链接。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目前的今天》丛书包括《春季篇》《夏季篇》《秋季篇》《冬季篇》四个分册。每个分册包含90~94天,每天选择一件历史上当天发生的科学事件。特别地,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图解长卷 中国科技史》利用新时代的 AR 增强现实技术,将文字和平面图画不易表现的科学原理、技术和工艺流程等,用三维模型和 AR 动画进行展示。